《原子習慣》閱讀心得:非凡成就來自細微改變

原子習慣

本文最後更新日期: 2024-03-13

《原子習慣》閱讀心得:非凡成就來自細微改變

幾天前心血來潮整理置物櫃,一拉開抽屜就看到角落堆疊了好幾本書

也不知道被遺忘多久,上頭積了兩層灰,而放在最上面的一本就是《原子習慣》。

回想起那時「還沒真正」養成閱讀習慣,以為花錢買了書就會成為愛看書的人

結果事與願違,想的總比做的容易。

無論是理財、自我成長到易讀的雞湯書,大略翻幾個章節

快速掃過文字,似懂非懂地以為什麼都懂了

蓋上閱讀不到1/3的書本,拋下遺忘,等待有像今天整理抽屜的機運。

幸運地,這一回我專注地看完《原子習慣》

徹底剖析養成現在「真正閱讀習慣」的原因;前些日子看了一些自我成長書籍

很多書倡導習慣的重要性、線上課程時常聽到的「撐過失望之谷」

原來出自於《原子習慣》這本書。

這是一本適合想往卓越目標前進的所有人,因為卓越,就是從習慣積累而成。

設立目標是贏得比賽,建立系統是持續在比賽裡

設立目標準確地讓我們想達到的事有了方向,但你聽過「溜溜球效應」嗎?

努力不懈奔馳到達終點線後,喜悅過後,緊接而來的是憂傷提不起勁,像是快速洩了氣的氣球般。

過往的激勵瞬間消失了,也因此許多人重拾舊習。

再者,贏家和輸家擁有相同目標,直到贏家執行持續追求微小改善的系統,最終才產出與輸家不同結果。

設立目標是贏得比賽,建立系統是持續在比賽裡

長遠的思考是不顧目標的思考,不斷精練與持續改善循環。進步的必要條件,是對過程的投入。

建立一套完善系統,從身份認同出發

「希望新的這一年能夠讀完 10 本書,並內化運用於生活。」

這是2021 年初,我對自己的默許和目標。

這個目標顯然是以達成結果為取向,最終可能導致前述的「溜溜球效應」。

改變習慣過程,若重點放在想要達成什麼 一年能夠讀完 10 本書以結果為基礎的習慣

倘若今天重點改放在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目標不是讀十本書,而是成為讀書的人以身份認同為基礎的習慣

身份認同取向、目標取向

真正的行為改變是身份認同的轉變。

我們都會受到外在刺激而開始一個新習慣,如:被朋友說服開始選擇健康飲食。

但要維持這個動機只有一個方式:這個習慣成為你的身份認同一部分。

「我要成為一個注重身體健康的人。」

只要行為背後的信念改變,就能成為長期維持的核心。

生活中的每個習慣都會修改你的自我形象,但不可能讀一本書就成為愛讀書的人。但當你反覆執行閱讀這個習慣,逐漸積累,你的自我形象也會開始轉變。

採取的每個行動都像張選票,投給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隨著票數累積,新身份的證據也聚沙成塔。

完善系統—習慣建立四法則

一、讓提示顯而易見(提示)

執行意向:促使我們堅持目標

觸發一個行動的提示會以各種形式出現,

最常見的兩種提示是「時間」和「地點」。

當我們想要開始執行一個習慣時,總是把事情交給機遇

「我要多看一本書」、「我要多寫一些文章」…

從來沒說這些事要在何時何地發生。

執行意向是對習慣以具體的行動計劃來執行

「我會在每日早上八點,在臥室閱讀三十分鐘。」

當在制定的時間地點,執行的重複次數夠多,會在對的時間強烈想要去做對的事。

習慣堆疊:讓新習慣和目前習慣配對

把想要做的行為和每天已經在做的事情綁在一起。

做完「目前習慣」後,我會執行「新習慣」。

習慣堆疊讓你找到觸發行為的正確提示,創造一組引導未來行為的簡單規則:

「早起泡杯咖啡,喝了幾口後,坐下來開始閱讀。」

「購入一樣新東西時,我會先送出一樣舊東西。」

明確很重要,新習慣與明確的提示連結愈緊,採取行動的提示到來,愈有可能執行。

視覺提示:人類行為最強大的催化劑

人們進到超市選擇某樣商品,往往不是想要這個商品,而是這個商品被呈現的方式。

顯眼的中間貨架放上超市最新的促銷主打商品,遇上大量人流,銷售額較其他位置呈列商品更好。進到廚房看到一盤削好的蘋果,即使你肚子不餓,總會默默的拿起幾塊來吃。

讓提示成為環境一大部分。

我特別喜歡視覺提示這一項,因為可以自己更改設計環境,讓自己暴露於正面的提示中,成為理想生活的建構者。

想要每天早上記得吃藥,將保健食品放置於咖啡機旁。

想要多喝水,每天早上將幾個瓶子裝滿水,放在家裡幾個你常待的地方。

讓生活與工作環境充滿提高生產力的提示,並消除降低我們生產力的隱而不見。

二、讓習慣有吸引力(渴望)

誘惑綑綁

將「想要」的行為與「需要」的行為配對

人類大腦分配給「想要」獎賞的神經迴路,遠比分配給「喜歡」獎賞要得多。

一開始激勵你採取行動的,是對「想要」的獎賞預期。

做完我「需要」的習慣後,我會執行我「想要」的習慣。

假若想要看Netfix,但又需要多運動:

「踩健身自行車100下後(需要),可以看Netfix(想要)。」

到最後你可能會開始期待踩健身自行車,代表可以看Netfix,誘惑綑綁是創造任何習慣的強化版本。

誘惑綑綁
誘惑綑綁

社會常規的誘人拉力

人類是群居動物,想融入群體、和他人建立關係。我們最早的習慣不是來自選擇,而是模仿。

「屬於某一群體」的感覺更能支撐動機,歸屬感從個人的追求轉化為共同的追求。

Ex 讀書會、樂團、自行車車隊

當改變習慣意味著融入族群,改變就變得很有吸引力。

與正面感受產生連結:

有些習慣,對起初開始執行時,極度困難,翻開密密麻麻的文字書,還沒開始,就想放棄。

但當你把閱讀和正面感受產生連結,閱讀將變得有吸引力,首先你只需要小小轉念,把「我必須閱讀」想成「我可以閱讀」,原本被你視為負擔的行為,成了機會。

重新思考習慣,將重點放在益處而不是壞處。舉例談到財務,想養成「省錢」的習慣,大多數人會把省錢和犧牲聯想在一起,

但只要一個轉換思考,省錢其實是自由,目前的省吃儉用,等於未來的財務自由及增加金錢購買力。

三、讓行動輕而易舉(回應)

習慣養成取決「頻率」,而非「時間」

重複實行!重複實行!重複實行!

培養一個新習慣,剛開始執行感受困難,但當我們日復一日地重複實行,困難慢慢消失,行為變得自動化,重複就是一種改變。

減法的加乘作用

優化環境,讓習慣變得簡單且容易。

減少習慣相關阻力最有效方法 → 環境設計

Ex 每天要吃水果、水果放冰箱最前方盤子

Ex 晨起閱讀,將書、筆記本放在書桌前

創造一個讓正確習慣盡可能輕而易舉的環境。

■ 兩分鐘法則

新習慣的開始應該花不到兩分鐘。

讓習慣從容易開始,要繼續執行就較為簡單了,在覺得費力之前停止。

兩分鐘法則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強化了你所要建立的身分,即使每天只有執行兩分鐘,就是把票投給新的身分。

採取最小行動,確保自己慢慢成為想要的人。

四、讓獎賞令人滿足(獎賞)

增加立即的滿足,增加下一次執行重複的可能性;

添增一些立即的痛苦,減少執行對長遠無益的壞習慣。

強化立即的獎賞,讓避免變得可見

作者舉了這一個相當實用的方式:

養成不亂花錢:難以得到立即的滿足回饋,覺得只是在抵抗誘惑。

但當「避免變得可見」時:

少買一件衣服,將這件衣服的同等現金存入另一個帳戶,下個月不訂購同性質的玩具、存入同等金額到帳戶,這就像是替自己創造一個紅利積點的方案。

立即滿足讓感覺良好,而不是覺得犧牲、被剝奪。

訓練自己延遲滿足的方式:為長遠有益的習慣添加一些立即愉悅。

習慣追蹤

在尚未閱讀《原子習慣》這本書前,在網上看到一些高效人士會將習慣紀錄在紙本筆記或是數位形式的Notion

後來考慮想讓執行步驟自動化且能同步於所有裝置,於是我選擇並學習使用後者—Notion。

習慣追蹤
2021年10月我開始使用Notion做習慣追蹤

習慣追蹤的優點:

  1. 視覺提示:記錄上一個行動,創造觸發下一個行動因子。
  2. 最有效的激勵是看見自己在進步,追蹤本身變成一種獎賞。
  3. 專注於當下做的事,焦點會放在過程而非結果。

習慣追蹤不適用狀態:

當「測量」成為目標,就不再是好的測量方式。

測量並非唯一重要的事,若焦點轉移到全然不同的事物上,如「非量化成就」也有效。

如減重:體重機上的數字很頑固,若只聚焦於此,動力將消磨殆盡,但若發現減重讓自己起床時間變早、皮膚狀況變好,更能讓你看見自身進展的方式。

建立好習慣也有壞處

什麼?!前面說了這麼多養成習慣的好處、培養方式,原來益處也有其代價。

當習慣變得自動化,開始對回饋變得不敏感,落入無意識重複。不假思索想把事情「做好」,就不會去思考怎麼做得「更好」,把我們鎖進先前思考與行為模式。

破解:

到了不假思索就能執行到程度時,把注意力放到更高階的細節上,也就是自動化+刻意練習的組合。

原子習慣— 結語

《原子習慣》是一本從書封到頁尾,滿是乾貨價值的實用書籍,也是被我記下最多標記痕跡的書,除了研究說明好習慣帶來的好處及概念外,更是著重在「教你如何達成」養成好習慣或撇除壞習慣的方法技巧。

作者 James Clear 創立的「習慣學院」線上課程,更是教育了超過一萬名領導者、經理和教練,並經常受邀到大學和企業演講。

看完這本書,我瀏覽了James Clear的個人網站,內容豐沛且有價值,我想就是他從以前持續積累的原子習慣,才得以在現今為他打造理想的人生。

做記號
《原子習慣》是被我記下最多標記痕跡的書。

相關閱讀:

原子習慣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作者:  James Clear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9/06/01

《PPA課程心得》閱讀前哨站—瓦基的線上課程:這堂課教你怎麼高效輸出
將本文分享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