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比物質享受更快樂 – 收穫幸福的秘訣

陪伴孩子比物質享受更快樂 - 收穫幸福的秘訣

陪伴孩子比物質享受更快樂 – 收穫幸福的秘訣

𖠿

小時候家裡經營早餐店

爸爸和媽媽工作繁忙

二十年前早餐店面租在學區附近

除了下雨天,平時店門口總是車水馬龍。

記憶中清晨四點左右

媽媽就必須下樓去備料和做三明治

接著爸爸起床去弄熱狗和雞塊那些炸物

中午打烊過後不是休息時間 

是另一段忙碌的開端。

一包包肉泥進到店裡

媽媽要用壓模不斷敲打肉塊做漢堡肉排

爸爸則是叫牛奶叫雞蛋、煮著一桶桶的茶葉

身為長女

週末沒上課的時間要幫忙盛豆漿、收拾內用碗盤

那時候小學四年級

心裡頭已經萌生羨慕的念頭

同學可以騎腳踏車出去玩

可以去吃肯德基、可以去逛書局

但家裡工作繁忙,

加上父母從小就對孩子嚴格

羨慕的心情就悄悄的放在內心深處。

而國小階段最開心的確幸

是每個月會有一天下午

媽媽會騎車載著我去寶雅。

一進到門口,在媽媽往生活用品區移動時

我用最快的速度飛奔到樓上的文具用品區

看著琳瑯滿目的色鉛筆、小卡片

眼睛和小腦袋都在bling bling不停發亮

然後內心祈禱媽媽的採買時間可以慢一點

好讓我可以沈浸在這快樂的小宇宙之中。

去寶雅是兒時讓我感到快樂的回憶之一

小時候原生家庭的經歷

養成了我和妹妹的獨立穩重性格。

而某部分的 #匱乏感,曾讓我想把童年缺憾彌補在自己孩子身上。

有段時間,我盡可能的滿足女兒

她想要什麼、想玩什麼,我不斷地給予

直到有一次帶著她經過百貨公司的玩具區

她指著一盒兩千多塊的玩具對著我說「媽媽,我要買這個!」

家中其實有相似的玩具,堅定拒絕後

女兒開始歇斯底里的哭泣

花了段時間和她討論買玩具的利弊(是想要還是需要)

終於妥協離開玩具區。

童年只有一次,身為父母的我們都想為孩子給予最好的…

小時候的童年物質匱乏

現在則是為女兒是做得太多、太過、太靠近

反而無法放手讓孩子成長。

《改變現實的潛意識法則》這本書說:

沒有誰的童年是完美的,缺憾總是伴隨著人生,應該理解父母各自的困境。

☞ 關鍵是看你如何看待

當物質上的匱乏就擺在眼前,你選擇去看缺口、還是你所擁有的? 匱乏和豐盛往往只是一念之間。

在我想通之後,也讓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

⚡️放下手機

⚡️應該把金錢花在體驗上,而非物質單品上

⚡️留給孩子摸索、學習的空間

⚡️放手讓孩子成長

真正能讓孩子快樂,感到由衷的幸福

都是父母「花時間的陪伴」

共同經歷有趣的事。

雖然物質上的滿足

不可否認也能帶來快樂

但終究稍縱即逝,你們說呢?

╭☞ 相關閱讀:

《親子》為什麼唸了20幾年書,還是找不到自己真正要什麼?

《親子共讀》幽默又逗趣的生死教育繪本—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親子攝影》彰化親子景點:濕地與孩子教會我的事

《親子遊戲》只需廣告紙和圖畫紙,在家也能玩的下雨遊戲

《親子遊戲》我是畢卡索:刮鬍泡轉印畫

將本文分享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回到頂端